长江,这条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兴衰。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生态瑰宝,禁止捕捞政策应运而生。本团队旨在用图像和数据传递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迫切需求。“禁渔铸生态,长江护蓝图”,长江禁渔政策在保护水生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系列地图不仅是对长江禁渔政策的展示,更是一次对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本团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可视化的手段,展现长江总体概况、鱼类分布、水质情况和禁渔政策。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呼唤着人们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参与与关心。通过这系列地图,本团队希望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为未来赋予清新的生态画卷。
作品简介和制作方案:
《长江禁歌,生态护航》这套专题地图,以蓝绿色为主色调,以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为背景,揭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为主线,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为主要内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本系列图共四幅分图,分别为《画卷长江》、《游鱼翩跹》、《碧水清流》、《蓝图守望》,通过介绍长江流域总体概况、长江流域主要鱼类分布、长江流域水质情况和长江禁捕政策展示,旨在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画卷长江》图,以长江流域各省为背景图,在地图底图中用不同的点、线、面符号,标注了长江流域的主要铁、煤和工业基地的分布,这些都是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形和图片展示,直观地看出长江流域总体特征。在图片的左下方采用文字对长江流域总体概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展示了长江干流剖面图,更深层次地展示长江总体地势。在图片下方,通过搜集资料得出长江流域水质、人口、城镇化等占比,制作成具有特色的统计图表。
《游鱼翩跹》图,在长江流域底图中用点符号和图片直观展示了长江流域主要特有鱼类分布图,同时为每种鱼类添加图片,使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在地图左边,选取四种重要鱼类进行文字介绍。同时利用具有特色的统计图表重点介绍了长江白鲟的古往今来。并且选取长江江豚的主要自然保护区分布和分类位置进行介绍,让人们对江豚分布有宏观感受。本幅图既有总体上长江鱼类的分布,也有重点鱼类物种的介绍。
《碧水清流》图,选取《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采用线图层对长江流域主要河流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类型水质,同时也对各类水质和适应性生物进行了简单文字介绍。在对各类水质代表性水生生物进行介绍时,采用生物景观图的形式,利用图片等直观呈现出代表性水生生物。利用饼状图介绍了各类水质占比情况。在地图底图中,利用图片和文字介绍了长江流域主要自然保护区。通过一系列图片、图表等信息,旨在展示长江流域水生态情况。
《蓝图守望》图,在地图底图中利用线图层介绍了长江流域主要禁捕区的位置。利用小鱼图标展示了长江流域近年来捕捞量减少情况。图片左边介绍了部分重点鱼类情况。同时将长江流域两大湖—洞庭湖和鄱阳湖近年的天然捕捞量利用柱状图进行对比研究。在图片下方,利用时间线重点介绍了长江流域禁渔政策的演变历史。赤水河作为全国试点率先实施禁捕,图片下方采用气泡统计图将赤水河捕捞前后进行了对比,直观看出禁捕带来的鱼类数量的增长。
本系列地图,以长江流域概况为起点,进而引出长江流域主要鱼类情况,然后通过鱼类资源现状引出水生态情况,最后详细介绍禁捕政策和主要内容。本系列图总体逻辑清晰,图片连贯。
作品特色:
在选题视角上,本作品主题抓住实时政策和热点,以政策为引导作图,具有创新性。
本作品数据量大,如鱼类分布,水质分布情况和主要工业分布等坐标数据,鱼类、保护区、禁捕范围等文字数据,和其他图片数据,均来自团队成员仔细查找制作而成。
作品运用arcgis、photoshop、可画等不同软件,使数据展示丰富多样,采用不同类型精美统计图表和图片等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使观众一目了然。
生态系统关联呈现:地图巧妙将不同水质代表性生物采用生态景观的形式呈现。
时空变化展示:地图通过时间轴,展示禁捕政策和时间的关系。观众可以在地图上见证禁渔政策对流域生态的持续改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政策的长远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