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有关概念地震: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 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描述地震大小的有关概念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响,天津市区烈度为Ⅷ度,北京市多数地区烈度为Ⅵ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烈度异常区: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但是也存在局部地区的烈度高于或低于周边烈度的现象,如果这种烈度异常点连片出现,则可划分出一个局部的烈度异常区。 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 地震三要素:一次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这三个基本参数被称为这次地震的三要素。 地震序列的相关概念 地震序列:一次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
地震波的相关概念 地震弹性波: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伴随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造成周围弹性介质的强烈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即为地震弹性波,又称为地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