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防震减灾信息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安徽省地震局 > 提案议案办理
索引号: 485000876/202205-00003 组配分类: 提案议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0918号 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5-06 发布日期: 2022-05-06
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0918号 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05-06 浏览次数:2361 字体:[ ]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杜忠心等10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提升安徽省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的建议”,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推动农村民居及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能力提升方面,我局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2014年,建议安徽省政府与16个市政府签订了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加强农房抗震设防管理”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以推进。

2.2015-2016年期间,配合省住建厅开展农村危房排查改造工作。合肥、蚌埠、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安庆等地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城乡各类病险工程的抗震性能鉴定排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合肥、淮南、安庆、池州等地召开农房建设抗震技术培训,翻印《安徽省农房建造技术导则(试行)》、《安徽省农房建设抗震技术规定(试行)》,下发到各县区。宿州、阜阳、六安、铜陵、黄山等地完成了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全省共排查农村危房645280户,排查面积达6247.01万平方米,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危房面积达3660.8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共112359户,投资达8953.1万元。

3.构建农村工匠常态化培训机制,将农村工匠抗震业务培训情况纳入各市政府防震减灾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每年联合各级住建部门,通过培训班、学习班等多种形式,普及抗震设防技术。组织编印并发放《安徽省农村民居防震知识手册》、《安徽省农村建房防震知识挂图》、《安徽省农村民居抗震指南》等一系列农居抗震技术服务基础资料,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农村民居抗震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为推进农居安全工程做好人才储备。

4.2020年起,省应急管理厅、省发改委、省地震局联合牵头,省住建、卫健、教育、水利等13个省直部门共同推进,实施全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我局认真履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工作组办公室职责,牵头对五河、明光、泗县三个试点地区包括农村民居在内的10类房屋设施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截止目前,已完成试点地区2582户农村民居的加固改造,并计划在2023年底前完成试点地区剩余农村民居加固任务。

5.2021年,我局会同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应急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的通知》,从科学开展建设工程规划选址、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农村房屋抗震技术指导、加快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等六方面,对加强包括农村民居在内的各类建设工程抗震管理作出明确规定。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职能,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引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将全省地震活动断层成果运用于城乡建设规划和建设工程选址,有效避让地震活动断裂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2.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农村抗震设防监管体系,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抗震设防管理。配合各级住建部门,加强对农民自建房的抗震技术指导,编制更新农房设计图集,推动提高农房设计和建设水平。建立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知识培训,提高农房建设人员专业技能。

3.加快实施全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确保在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五河、明光、泗县三个试点县(区)内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城镇老旧住宅、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农村民居等10类房屋设施的抗震加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自2024年起,全面推进全省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59个县(市、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并于2035年底前全部完成加固任务。

4.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依托地震群测群防网络、防震减灾助理员、村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等基层组织资源,结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七进”活动,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减灾理念,传播防震减灾文化,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科学建房、规范建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安徽省地震局

联系电话:0551-62528633

安徽省地震局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