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防震减灾信息网欢迎您!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党建质量提升年”,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精心组织实施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急文化、地震行业精神宣传教育。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论述、重要训词、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全省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科学精准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巩固拓展扶贫成果,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工作。
(三)夯实地震监测、加强预报预警。完成省防震减灾“十三五”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安徽子项目年度建设任务。严密监视震情动态变化,扎实做好全省震情跟踪和趋势研判。加强省地震台建设,强化监测台网运维管理,确保参加全国专业技术项目评比有10项进入前三名。强化非天然地震事件监测工作。
(四)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大力实施我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加快组织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稳步推进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重大地震事件情景构建等重点项目,实施重点县区地震小区划和建筑物震害预测。组织开展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区域房屋抗震能力初判。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抗震设防全过程监管机制,开展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实现新建省级开发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全覆盖。
(五)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修订局应急响应预案。按照安徽省“6+N”重点领域的省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框架,组织实施全省地震领域应急系统项目建设。制定公共服务清单,研发公共服务产品。聚焦重要活动和重点时段,强化地震安全服务保障,做好建党100周年和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震情分析研判等工作。
(六)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推进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展,规划建设蒙城野外站亳州基地。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下结构探测及灾害风险识别等领域,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和大别山等重点地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参与构建长三角地区地震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和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立足省地震科技创新中心,培育结合安徽特点发挥安徽优势的重大项目。
(七)推进重点改革、激发队伍活力。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激发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推进地震台站改革,规范地震中心站职责与设置,稳妥推进人员逐步向地震中心站集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开展选人用人进人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八)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统筹兼顾做好日常、突发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新闻宣传报道,提高舆情监测分析和处理能力。加强防震减灾正面宣传引导,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组织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认定一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积极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重大地震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段科普宣传,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
(九)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开展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巩固深化和长期坚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严格监督执纪问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提高廉政风险综合防控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提出的“20字管理工作思路”,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