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防震减灾信息网欢迎您!

政风行风热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两项重点工程专题

直播时间:2022年05月18日 11:00
直播地点:安徽广播电视台
直播嘉宾:凌学书,戚浩,宋晓燕,何康
主办单位:省直效能办、省文明办、省文行办、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
承办单位:
访谈简介:
凌学书: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政风行风热线》--问政江淮节目这个平台与大家见面。在此,我谨代表省地震局向关心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的听众朋友们表示感谢。今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主...
  • 部门简介
  • 小结分析

文字直播

自动刷新间隔: 手工刷新
结尾词
非常感谢听众朋友的聆听,今天利用有限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在这里我特别想要再强调一下的是,防范地震灾害风险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前面所介绍的两项重点工程,做好了必定能减轻地震灾害,另外还有一层就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这点尤其重要,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关键时刻能够保命,汶川地震中的桑枣中学紧急疏散、长沙房屋倒塌后一名女大学生教科书式的自救就是很好的例子。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两项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安徽地震灾害防治能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地震安全保障。
最后感谢大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安徽广播电视台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欢迎大家对防震减灾工作多建言献策。
提问 1
【主持人】 铜陵市汪先生:您好,刚才您说到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我想问,为什么要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宋晓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的概念观众比较陌生,但对人口普查,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虽是不同的领域,但本质意义是一样,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摸清底数,地震风险普查的目的便是摸清地震风险底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听众问题: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核心要义是要精准识别风险、做到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治理,前提就是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灾害风险。其次,城市高风险、农村低设防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聚集,一旦遭遇大的地震灾害,影响的程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容易出现小震大灾的情况。最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相比其他灾种,就死亡人数而言,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位居所有灾种首位。因此,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全面准确摸清地震风险底数,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16:26:47]
提问 2
【主持人】 亳州市孙先生:我想问下,我省的地震灾害风险大不大?因为我是亳州市谯城区的,上个礼拜,我们这里发生了2.3级地震,还是有点担心的。

何康: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多万次,有感地震每年约有5万次,仅占地震总数的1%。就我省而言,每年发生2级以上地震约9次,此类地震一般无感,影响较小,少数震源较浅的会有部分震感。像谯城区2.3级地震就属于少数人有感的地震。根据省地震局的会商分析,本次地震为孤立地震,属于正常的地震活动。从历史资料记录来看,安徽的地震活动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历史上曾发生2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4次。根据目前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我省近期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迹象,请大家不要轻信传言,影响正常生活。
[16:29:00]
提问 3
【主持人】 宿州市王先生:刚才听您介绍,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取得了很多成效,我想了解普查取得的成果将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戚浩:全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产生的成果主要包含数据、图件和文字报告等3方面成果,应用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摸清地震风险隐患底数,在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服务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各类应急保障资源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地震灾害防治基础能力;二是将成果纳入全省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地震灾种和多灾种耦合的灾害监测、风险评估、趋势预判、预测预警、损失评估等全过程的灾害研判能力;三是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在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自然灾害防治、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重大规划中的应用,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综合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等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及省重大活动地震安全保障,服务于全省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四是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安全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综合应用房屋建筑、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承灾体普查成果,开展城市建筑物结构与生命线运行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撑。

凌学书:刚才戚浩主任从应用角度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应该说很多工作还需要加强与各行业部门沟通,进一步推进成果应用,真正发挥普查工作应有的减灾成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门调度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地震灾害普查工作自启动以来,总体进展顺利:一是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先后完成部分县区活动断层调查、全省近500个钻孔数据的收集整理,编制了全省1:25万地震构造图,编制了霍山县、泗县、五河县、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6个县(市)县级1:5万地震活动断层分布图编制,对芜湖市220万平方米、六安市150万平方米的房屋开展了抽样详查等任务,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察项目按计划进度序时推进。二是评估与区划工作逐步推进。完成相山区试点评估与区划,正在开展宣城市试点评估与区划,下一步将在试点基础上组织开展全省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16:30:08]
提问 4
【主持人】 合肥市王女士:请问加固工程3个试点地区迄今为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及成果?对于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具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呢?

宋晓燕:在省有关单位和三个试点市县地震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省加固工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重点举措:一是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试点地区分别成立了工程协调工作组,县级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议。省地震、应急、住建等部门联合赴试点地区开展调研督导6次,督促地方政府持续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分类施策,加强技术保障。各试点地区分别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组织设立工程专家库,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摸清底数,精准推进试点任务。加固工程主要对城镇住宅、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医院、农村民居、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水库大坝、危险化学品厂库进行抗震加固。为摸清试点地区工程底数,我们部署开展了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工作,编制了工程清单,明确了10类房屋数量并进行动态更新。截至2022年5月,试点地区累计投入5.32亿元用于加固试点工作,总计加固农村民居2113户、城镇住宅37358户、学校27所、医院41所、重要交通生命线工程30项、电信网络设施22处、水库大坝8个,建设应急避难场所10处。今年,我们将指导试点地区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剩余待加固任务的一半,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为2024年在全省开展加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加固工程完成后,将有效提升城镇及农村地区房屋建筑及各类重要基础设施抗震承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确保各级各类房屋设施基本具备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 [16:34:55]
提问 5
【主持人】 六安市雷先生: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提到降低地震风险主要通过开展调查、区划、评估和服务等工作,我想问下在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风险服务方面省地震局有哪些举措?

凌学书:这个问题由我来作简要回答,我重点介绍围绕风险防治服务方面开展的几项具体工作:一是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服务。我省已经按照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任务部署,基本完成了安徽子项目建设,预计下半年将组织验收,未来能实现省内一旦发生中强地震,能在数秒内发出地震预警信息,5分钟内发布震中地区地震烈度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地震动情况,指导社会公众有效防范。二是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2021年完成了全省近150个开发园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省地震局建成了统一的服务系统,面向开发园区、设计单位无偿提供抗震设计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第三是继续强化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服务,在“5.12”“7.28”等重点时段,加大与各级媒体合作,加强防震减灾知识与避险技能的宣传。今年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期间,我们联合省内主流新闻媒体赴地震监测中心站进行深度报道,免费开放全省各级防震减灾科普场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指导全省16个市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范地震灾害风险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6:36:57]
欢迎词
关注百姓民生,了解社情民意。欢迎听众朋友关注安徽之声《政风行风热线》-问政江淮。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文丽。我们的节目由省直效能办、省文明办、省文行办、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今天我们邀请安徽省地震局的领导和嘉宾做客我们的节目为大家答疑解惑。
带队做客直播间的嘉宾:安徽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凌学书。 凌局长您好。欢迎带队做客我们的节目,和听众朋友以及网友朋友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