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防震减灾信息网欢迎您!

网站首页 > 地震科技 > 科技亮点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举办 第二届郯庐-大别地震与构造物理研讨会暨2022年度学术年会

字体:[]
浏览次数:3174 信息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7-23 09:06

2022年11月4日,由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蒙城野外站”)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地震局协办的第二届郯庐-大别地震与构造物理研讨会暨蒙城野外站2022年度学术年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蒙城野外站站长陈晓非院士、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齐诚副司长、安徽省地震局凌学书副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黄方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蒙城野外站常务副站长姚华建教授主持。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辽宁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等多家单位领导、专家参会,4800多人次通过寇享学术收看了会议直播。本次会议,既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科技盛会,又是共同交流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和大别造山带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等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研究进展的一次学术盛宴,多视角、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有效提升了该区域构造物理研究水平,有利于促进安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交流研讨中,与会专家围绕郯庐-大别断裂带演化、三维电性结构、地球物理场特征、精细结构成像、地壳结构等内容作了18个交流报告,报告内容充分呈现了在郯庐-大别地区开展了精细化、深层次、创新性研究探索工作,充分展现了在郯庐-大别构造带综合地球物理和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此外,我局四位青年专家李玲利、方震、杨源源、疏鹏分别作了《霍山地震区高精度成像与发震构造研究》《“霍山窗”地区高精度氢异常与小震活动关系初探》《郯庐断裂带大别山东麓的河流阶地特征与断裂活动》及《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右旋走滑运动的构造响应-基于拉分盆地的沉积记录》的研究报告,充分展现了我局科技人员强而有力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20230723090733152_ZTDjflNy.png

图1 会议直播

20230723090736153_CIktDeqb.png

 

图2 省地震局分会场

20230723090737154_jrzDR71h.png

 

图3 合肥工业大学朱光教授报告剪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