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书名 |
分类 |
ISBN |
作者 |
出版时间 |
1 |
安宁河活动断层北段分布图(1:5万)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16-3 |
陈立春 |
2019 |
2 |
甘孜-玉树断裂(甘孜-巴塘段)分布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19-4 |
周荣军 |
2019 |
3 |
六盘山断裂南段活动断层分布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990-0 |
冯希杰 |
2019 |
4 |
日月山活动断裂带分布图 (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989-4 |
李智敏 |
2019 |
5 |
鲜水河活动断裂(雪门坎至石棉段)分布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983-2 |
陈桂华 |
2019 |
6 |
云南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图(1∶100万)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952-8 |
安晓文,常祖峰 |
2019 |
7 |
云南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图(1∶75万)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953-5 |
安晓文,常祖峰 |
2019 |
8 |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二版)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975-7 |
邱泽华 |
2018 |
9 |
拉萨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15-6 |
曹忠权;申旭辉;徐岳仁;刘静;谢平;美朵;陈正位;尤惠川;杜建国;吴同海;申俊峰;腾春凯 |
2018 |
10 |
灵丘盆地活动断裂分布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22-4 |
陈立春;李彦宝;马兴全;冉勇康;陈立泽;王虎;刘成龙;刘华国;吴富峣;李西;徐良鑫 |
2018 |
11 |
云南第四纪活动断裂暨《云南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图》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679-4 |
安晓文;常祖峰 |
2018 |
12 |
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179-9 |
高小其;李静;娄恺;向阳;王道;范雪芳 |
2018 |
13 |
德令哈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764-7 |
杨丽萍 |
2017 |
14 |
河南省地震构造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68-2 |
王志铄 |
2017 |
15 |
齐鲁地震科学专辑(第三辑·2016)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23-1 |
山东省地震局 |
2017 |
16 |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区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和总量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45-3 |
丁国瑜;田勤俭;申旭辉;邢成起;韦开波 |
2017 |
17 |
数字地形图测绘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829-3 |
赵红 徐文兵 |
2017 |
18 |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738-8 |
邱泽华 |
2016 |
19 |
松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731-9 |
/沈军;薄景山 |
2016 |
20 |
AutoCAD数字化成图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660-2 |
徐泮林 |
2015 |
21 |
覆岩与地表变形分析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582-7 |
栾元重;栾亨宣;吕玉广;郭喜田;余进荣;刘业献 |
2015 |
22 |
矿井突水灾害蚁群算法理论与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689-3 |
戴洪磊;王春玉;刘洪滨;牟乃夏 |
2015 |
23 |
天景山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573-5 |
张维歧;焦德成;柴炽章;等 |
2015 |
24 |
中国城市活动断层概论:20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410-3 |
徐锡伟;于贵华;冉勇康;杨晓平;张黎明;孙福梁;杜玮;刘保金 |
2015 |
25 |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方法与实践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493-6 |
宋新初;周本刚;杨晓平 等 |
2014 |
26 |
亚洲中部地震构造解析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447-9 |
张家声;高祥林;黄雄南 |
2014 |
27 |
北天山山前和吐鲁番盆地中央隆起带活动逆断裂-褶皱带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169-0 |
邓起东;冯先岳;张培震;徐锡伟;杨晓平;彭斯震;李军 |
2013 |
28 |
地壳应力场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323-6 |
[德]阿尔诺·赞格;奥韦·斯特凡松 |
2013 |
29 |
地理信息系统在黄土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351-9 |
谷天峰;王家鼎 |
2013 |
30 |
断层力学概论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270-3 |
黄福明 |
2013 |
31 |
内蒙古狼山—色尔腾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284-0 |
聂宗笙;等 |
2013 |
32 |
祁连山活动断裂东段(老虎山、毛毛山和金强河断裂)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176-8 |
刘百篪;吕太乙;袁道阳;何文贵;刘小凤;甘卫军;刘建生 |
2013 |
33 |
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283-3 |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填图组 |
2013 |
34 |
小江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168-3 |
汪一鹏;宋方敏;曹忠权;申旭辉;沈军;俞维贤;侯学英;李志祥 |
2013 |
35 |
云南红河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175-1 |
虢顺民;计凤桔;向宏发;张双林;董兴权;严富华;张晚霞;李新元 |
2013 |
36 |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地质图(1:50000)说明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4285-7 |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填图组 |
2013 |
37 |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图集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498-2 |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
2012 |
38 |
南京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971-0 |
侯康明;张振亚;刘建达;刘保金;王萍;等 |
2012 |
39 |
青海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替选区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967-3 |
韩生福;李熙鑫;曾广文;陆智平;宋恩玉;张军;宋顺昌 |
2012 |
40 |
矿山瓦斯灾害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521-7 |
戴洪磊;陈兰森;徐泮林;刘文宝 |
2011 |
41 |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南北构造带中段地壳构造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771-6 |
李松林;赖晓玲 |
2010 |
42 |
长春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695-5 |
杨清福;杨以道;张羽;任利生;陈凤学;孙继海 |
2010 |
43 |
中国地震构造运动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664-1 |
李祥根 |
2010 |
44 |
中国西北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702-0 |
岳来群;姚永坚;李永铁;李学杰;赵应成;薛建勤;国庆鹏 |
2010 |
45 |
古岩求索录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486-9 |
王仁民;等 |
2009 |
46 |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地壳稳定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374-9 |
彭华;马秀敏;李金锁;李国歧;易明初;等 |
2009 |
47 |
石油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602-3 |
安欧 |
2009 |
48 |
汶川8.0级地震地壳动力学研究专辑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545-3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2009 |
49 |
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586-6 |
宋和平;沈军;向志勇;李军;柔洁 |
2009 |
50 |
TIME DEPENDENT SEISMICITY IN CHINA |
地震地质类 |
135028-4017 |
An Weiping;Qin changyuan;Li Zihong |
2008 |
51 |
矿山环境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299-5 |
谭绩文;等 |
2008 |
52 |
辽宁地质矿产与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306-0 |
曲亚军;杨占兴;付海涛;等 |
2008 |
53 |
南四湖:环境与资源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308-4 |
沈吉;张祖陆;杨丽原;孙庆义; |
2008 |
54 |
沈阳市(含抚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295-7 |
万波;廖旭;等 |
2008 |
55 |
岩石矿床地球化学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285-8 |
肖荣阁;刘敬党;费红彩;刘军;原振雷;王翠芝;白凤军;张成学;张汉成;等 |
2008 |
56 |
沂沭断裂带区域工程地质与铁路选线勘察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305-3 |
许再良;李国和;李翔 |
2008 |
57 |
地震地质学:试用本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077-9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
2007 |
58 |
活动断层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265-0 |
卢振恒;任利生;徐锡伟;韦开波;吴卫民;董亭;赵伯明;张黎明 |
2007 |
59 |
基于GMS、DSS和GIS的潜在矿产资源评价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2970-4 |
李裕伟;赵精满;李晨阳 |
2007 |
60 |
西藏嘉黎边坝晚古生代、中生代及吉隆等地新生代地层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978-7-5028-3142-4 |
田立富;孙黎明;泽仁扎西;张振利;李广栋;等 |
2007 |
61 |
天津海河断裂活动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866-4 |
赵国敏;赵根模;陈宇坤;聂永安;李振海;卫鹏飞;李一兵;陈化然;等 |
2006 |
62 |
燕山陆内造山带造山过程及动力机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869-9 |
崔盛芹;马寅生;吴珍汉;等 |
2006 |
63 |
中国重要地区的䗴及非䗴有孔虫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710-2 |
徐炳川 |
2006 |
64 |
中国自然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766-8 |
李祥根 |
2006 |
65 |
活动断层探测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135028-3407 |
|
2005 |
66 |
火山与地壳变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639-4 |
蔡惟鑫;R.Vieira 等 |
2005 |
67 |
火山与火山喷发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592-4 |
刘若新;李霓 |
2005 |
68 |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 |
地震地质类 |
135028-3419 |
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 |
2005 |
69 |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图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684-X |
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功;王薇;张作辰;雷伟志 |
2005 |
70 |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636-X |
赵俊猛 |
2005 |
71 |
吐鲁番盆地新生代环境演变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778-1 |
程捷;张秋营;张西娟;潘蔚;张学文;于文洋 |
2005 |
72 |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经验估算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599-1 |
杜时贵 |
2005 |
73 |
EARTHQUAKE Hazard, Risk, and Strong Ground Motion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506-1 |
Y. T. Chen, G. F. Panza and Z. L. Wu |
2004 |
74 |
上海市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447-2 |
火恩杰 刘昌森 章振铨 姚保华 王锋 |
2004 |
75 |
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367-0 |
崔克信;等 |
2004 |
76 |
北山南带韧性剪切带构造与金矿成矿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285-2 |
陈柏林;吴淦国;叶得金;舒斌;刘晓春 |
2003 |
77 |
全球矿产资源形势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316-6 |
宋学信;陆峻 |
2003 |
78 |
岩溶水开发与水环境演化:山东双村强渗透开放岩溶水系统典型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302-6 |
吴爱民;陆书南;周绍智 |
2003 |
79 |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设计 |
地震地质类 |
135028-2726 |
徐锡伟;朱金芳;吴建春;吴卫民;黄宗林 |
2002 |
80 |
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170-8 |
王安建;王高;张建华;周凤英;韩淑琴;陈宣华;殷秀兰;韩梅 |
2002 |
81 |
幔柱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077-9 |
李红阳;牛树银;王立峰;高永丰 |
2002 |
82 |
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192-9 |
梁慧社;张建珍;夏义平 |
2002 |
83 |
世界银矿资源潜力和可供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38-3 |
戴自希;马江芬;吴初国;古方;李树枝;王家枢;曹美芳;刘勇;田素军 |
2002 |
84 |
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2052-3 |
陈梦熊;马凤山 |
2002 |
85 |
X射线地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05-3 |
安欧 |
2001 |
86 |
发现:主观和客观的耦合:以科学发现和矿床发现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96-0 |
蒋志 |
2001 |
87 |
矿产·土地与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93-6 |
曾绍金 |
2001 |
88 |
煤矿地下水与底板突水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11-8 |
邵爱军;刘唐生;邵太升;张伟;张运昌;杨建华 |
2001 |
89 |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03-7 |
黄崇轲;钱大都;叶天竺;陈克强;何永祥;高振家;田玉莹;邬宽廉;季晓燕;曾澜;李浩川 等 |
2001 |
90 |
水质分析方法与技术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63-4 |
时红;孙新忠;范建华;张永波 |
2001 |
91 |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95-2 |
薛万华;刘月成;安道利 |
2001 |
92 |
喜马拉雅期内生成矿作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58-8 |
陈毓川;王登红 |
2001 |
93 |
新构造与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42-8 |
卢演俦;高维明;陈国星;陈杰 |
2001 |
94 |
星体撞击构造形迹研究——山东苍山陨击坑探索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75-4 |
娄华君;等 |
2001 |
95 |
引力·核能与地球脉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09-6 |
蒋志 |
2001 |
96 |
中国西部地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932-0 |
刘时彬;司士荣 |
2001 |
97 |
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98-8 |
裴文中 |
2001 |
98 |
21世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41-7 |
张建平;牛冲槐;王建功 |
2000 |
99 |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40-5 |
张永详;陈鸿汉 |
2000 |
100 |
广东省地震构造图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22-7 |
魏柏林 |
2000 |
101 |
矿山复合开采边坡岩体变形规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37-9 |
孙世国;杨素珍;秦四清 |
2000 |
102 |
论成藏动力学系统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38-7 |
田世澄;毕研鹏 |
2000 |
103 |
脉状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解析——以湘南枞树板地区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97-2 |
陈柏林;李玉生;刘建民 等 |
2000 |
104 |
煤层地质基础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834-0 |
赵隆业 |
2000 |
105 |
区域地下水与开发规划研究 山东枣庄典型实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48-4 |
吴爱民;文唐章;万继涛;王义生 |
2000 |
106 |
山东后大雪花岗岩中石英脉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44-1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2000 |
107 |
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16-6 |
林学钰;陈梦熊;王兆馨;廖资生;张勃夫;孙才志 |
2000 |
108 |
碳酸盐岩与环境(卷二)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92-1 |
万国江 等 |
2000 |
109 |
天山活动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35-2 |
邓起东;冯先岳;张培震;徐锡伟;杨晓平;彭斯震;李军 |
2000 |
110 |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金刚石及伴生矿物成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34-4 |
白文吉 周美付 P.T.Robinson 方青松 张仲明 颜秉刚 胡旭峰 杨经绥 |
2000 |
111 |
新编地学哲学概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81-6 |
王子贤 |
2000 |
112 |
岩体测试与探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43-3 |
程久龙;于师建;王渭明;朱鲁 |
2000 |
113 |
中国的活火山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78-6 |
刘若新 |
2000 |
114 |
中国活动断裂遥感信息分析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772-7 |
谢广林 |
2000 |
115 |
大兴安岭中段成矿环境与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43-7 |
盛继福;傅先政;等 |
1999 |
116 |
当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27-5 |
陈毓川 |
1999 |
117 |
地籍测绘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62-3 |
郭金运;王大武 |
1999 |
118 |
地质环境经济评价——理论·方法·案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18-X |
孙卫东;阎军印 |
1999 |
119 |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79-8 |
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1999 |
120 |
鄂尔多斯西缘与西南缘深部结构与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41-0 |
李清河;郭守年;吕德徽 |
1999 |
121 |
梁-颗粒模型导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55-0 |
邢纪波 |
1999 |
122 |
煤及相关地层的构造变形特性·显微构造——实验研究和实例分析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71-2 |
周建勋 |
1999 |
123 |
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续)——新方法、新进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51-8 |
陈文寄;计凤桔;王非 |
1999 |
124 |
盆地构造研究中的砂箱模拟实验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92-5 |
周建勋;漆家福;童亨茂 |
1999 |
125 |
水压致裂裂缝的形成和扩展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30-5 |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 |
1999 |
126 |
水资源与水旱灾害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48-5 |
胡政 |
1999 |
127 |
小浪底边坡工程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21-X |
杜时贵 |
1999 |
128 |
岩体结构面的工程性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45-3 |
杜时贵 |
1999 |
129 |
云南省墨江金厂超基性岩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33-X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9 |
130 |
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及其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52-6 |
李舒;李景春;邵军;庞庆邦;李文亢 |
1999 |
131 |
中国纬向带褶皱构造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24-0 |
王汉卿 |
1999 |
132 |
大比例尺地学图形全解析测绘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06-6 |
卢秀山;成枢;徐泮林 |
1998 |
133 |
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17-1 |
王登红 |
1998 |
134 |
地下水污染评价及其优化控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94-5 |
张永波;张庆保;谢文智;李粉婵 |
1998 |
135 |
地震地质学基础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35-3 |
韩健;方洪银;刘懋现 |
1998 |
136 |
地质勘查单位定额管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70-8 |
郭绍卿;许成才 |
1998 |
137 |
东北南部石炭纪地层与生物群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02-X |
范国卿 |
1998 |
138 |
构造应力驱动与油气运移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24-4 |
沈淑敏;冯向阳;郑芳芳 |
1998 |
139 |
金川矿山边坡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16-X |
徐嘉谟 等 |
1998 |
140 |
沙丘水非平衡运移机理及开发利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88-0 |
张德昌;石培泽;武秀珍 |
1998 |
141 |
探矿工程科技进步100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603-8 |
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 |
1998 |
142 |
卫星大地测量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71-X |
[德]Günter Seeber |
1998 |
143 |
系统科学导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109-X |
周硕愚 |
1998 |
144 |
小江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93-7 |
宋方敏;汪一鹏;俞维贤;曹忠权;申旭辉;沈军 |
1998 |
145 |
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564-3 |
陈梦熊 |
1998 |
146 |
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56-6 |
赵一鸣;张德全 等 |
1997 |
147 |
分形与岩石破碎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34-5 |
李功伯;陈庆寿;徐小荷 |
1997 |
148 |
河南省东闯前寒武系中石英脉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40-X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7 |
149 |
辽西太古宙地质与金矿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17-5 |
林宝钦;崔文元;王时麒;沈而述 |
1997 |
150 |
裂陷盆地的断裂构造与成藏动力系统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92-6 |
张树林;叶加仁;杨香华;黄耀琴 |
1997 |
151 |
陕西省金龙山微细浸染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74-4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7 |
152 |
有机岩石学研究——以塔里木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15-9 |
金奎励 |
1997 |
153 |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
地震地质类 |
13180-5 |
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 |
1997 |
154 |
中国和新西兰环太平洋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古生物(2)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75-6 |
张望平 Jack A.Grant-Mackie |
1997 |
155 |
Achievements of Seismic Hazard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China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55-1 |
He Yongnian |
1996 |
156 |
Aspects of Biomineralization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34-9 |
Ye Lian jun |
1996 |
157 |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Karakorum and Kunlun Mountains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58-6 |
Pan Yusheng |
1996 |
158 |
Geology of main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in northern part of China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52-7 |
Jin Chengwei |
1996 |
159 |
Geothermics in China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64-0 |
Wang Jiyang et al. |
1996 |
160 |
Granulites an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in North China Archaean Craton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51-9 |
Zhai Mingguo |
1996 |
161 |
Internet地球科学资源导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57-8 |
国家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 |
1996 |
162 |
THE MI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83-7 |
Li Qinghe |
1996 |
163 |
Thrust and Nappe Tectonics in Qinling-Dabie Orogenic Belt,Central China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53-5 |
Niu Hongjian,Wang Sijing,Chai Yucheng et al. |
1996 |
164 |
当代中国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27-6 |
孙培基;韦永福 |
1996 |
165 |
地学与发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45-4 |
吴凤鸣;何贤杰 |
1996 |
166 |
地震与断层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402-7 |
[美]C.H.Scholz |
1996 |
167 |
毒性金属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以镉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62-4 |
张光辉 |
1996 |
168 |
断裂构造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80-6 |
庄培仁;常志忠 |
1996 |
169 |
断裂力学中的边界数值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95-4 |
黎在良;王元汉;李廷芥 |
1996 |
170 |
非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开发利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29-2 |
苏德辰 |
1996 |
171 |
国外矿产资源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70-5 |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 |
1996 |
172 |
河北省东坪碱性杂岩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96-2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6 |
173 |
湖南省沃溪式层控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49-7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6 |
174 |
湖南水口山铅锌金银矿床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98-9 |
李能强;彭超 |
1996 |
175 |
吉辽地区绿岩带金矿成矿找矿模式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37-3 |
程玉明;李俊建;沈保丰;吕建生;傅万城;董第光;王庆成;于清义;等 |
1996 |
176 |
开放体系成矿动力学——水口山矿田成矿机理探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93-8 |
刘顺生 谭凯旋 |
1996 |
177 |
矿山地应力场测量及其在新城金矿采矿设计中的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20-9 |
蔡美峰;乔兰;李长洪;波熊顺成;陈桂忠 |
1996 |
178 |
磨损与表面强化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99-7 |
王成彪 |
1996 |
179 |
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78-4 |
陕西省地震局 |
1996 |
180 |
实用岩体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87-X |
郭志 |
1996 |
181 |
世界各国地下水开发和国际合作指南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75-X |
籍传茂;侯景岩;王兆馨 |
1996 |
182 |
岩石圈地质科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08-X |
李茂松 |
1996 |
183 |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30-6 |
庄永秋;王任重;杨树培;尹金明 |
1996 |
184 |
中国银矿床主要类型及矿床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79-2 |
李舒 |
1996 |
185 |
ADVANCE IN MATHEMATICAL SEISMOLOGY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28-8 |
Junji Koyama;Feng Deyi |
1995 |
186 |
北京与邻区侏罗-白垩纪动物群及其地层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34-2 |
任东;卢立伍;郭子光;姬书安 |
1995 |
187 |
地貌实验与模拟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51-2 |
金德生 |
1995 |
188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大型推覆构造的物理机制及动力学过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48-2 |
王思敬;牛宏建 等 |
1995 |
189 |
东亚北东向块断构造与现代地裂运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32-6 |
高名修 |
1995 |
190 |
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一)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56-2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1995 |
191 |
含煤岩系沉积体系研究——以鲁西南煤田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38-5 |
李增学;李守春;魏久传 |
1995 |
192 |
黑龙江省团结沟斑岩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17-2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5 |
193 |
活动断裂地震潜势的定量评估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77-6 |
闻学泽 |
1995 |
194 |
九十年代世界科技纵览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68-7 |
国家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1995 |
195 |
跨断层测量基础理论及标准化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57-1 |
游丽兰 等 |
1995 |
196 |
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伟晶岩金矿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47-4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
1995 |
197 |
秦岭造山带显生宙构造迁移与陶湾群沉积变形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99-0 |
王作勋;王宗起;姜春发;任纪舜;曲国胜 |
1995 |
198 |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以金厂峪金矿床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23-7 |
林传勇 等 |
1995 |
199 |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构造-岩浆演化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35-7 |
侯增谦;侯立纬;叶庆同;刘福禄;唐国光 |
1995 |
200 |
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60-1 |
袁忠信;等 |
1995 |
201 |
松散介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25-3 |
赵彭年 |
1995 |
202 |
碳酸盐岩与环境(卷一)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56-3 |
万国江 等 |
1995 |
203 |
现代地壳运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17-X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95 |
204 |
岩浆物理性质和流体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03-6 |
赵海玲 |
1995 |
205 |
中国东北地体与东北亚大陆边缘演化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83-0 |
邵济安 唐克东 等 |
1995 |
206 |
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地下水流系统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306-3 |
李文鹏;周宏春;周仰效;焦培新;郝爱兵 |
1995 |
207 |
Very Low Grade Metamorphism:Mechanisms and Geological Applications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34-6 |
Wu Hanquan;Tian Bai;Liu Yiqiun |
1994 |
208 |
安徽省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及含矿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63-X |
陆彦邦 喻根 邱瑞龙 杨清和 王栋 |
1994 |
209 |
北武夷山及其外围地区控矿构造与成矿预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77-3 |
刘迅;孙知明;马寅生;申世亮;黄震 |
1994 |
210 |
崇安-石城构造带中段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64-1 |
蔡本俊;陈柏林;陈洪新 |
1994 |
211 |
大别山东北部地质构造及金成矿作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11-3 |
徐贵忠 |
1994 |
212 |
地面沉降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065-X |
〔美〕RO ANDO BRAVO;〔法〕A.RIVERA 等 |
1994 |
213 |
地球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展(一)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2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1994 |
214 |
地应力测量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71-0 |
王连捷;任希飞;丁原辰;杨青山 |
1994 |
215 |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57-5 |
许兆义;李书绅;赵英杰;王志明 |
1994 |
216 |
风化岩分带指标定量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83-8 |
廖颜萱 |
1994 |
217 |
构造地质学进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35-5 |
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构造地质教研室 |
1994 |
218 |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85-4 |
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
1994 |
219 |
华北北部麻粒岩带地质演化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65-6 |
钱祥麟;王仁民 |
1994 |
220 |
华北地台中生代钾质岩浆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92-7 |
谭东娟;林景仟 |
1994 |
221 |
浑河断裂活动性与抚顺城市安全性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32-X |
李衍久;侯建军;王绍仁;刘国海;于深海;孙绍庚 |
1994 |
222 |
内蒙古东南部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83-4 |
赵一鸣;王大畏;张德全;傅先政;鲍修坡;李鹤年;艾永富 |
1994 |
223 |
青海可可西里及邻区地质概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72-9 |
张以茀;郑健康 |
1994 |
224 |
三峡、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76-5 |
李玶 |
1994 |
225 |
朔天运河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13-X |
金德生;王明远;叶青超;房金福 |
1994 |
226 |
太行山区地壳演化及成矿规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13-3 |
牛树银;陈路;许传诗 等 |
1994 |
227 |
土壤水分通量法实验研究(ZFP方法、定位通量法、纠偏通量法应用基础)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55-9 |
荆恩春;费瑾;张孝和;韩双平;许文锟 |
1994 |
228 |
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05-2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94 |
229 |
岩石圈地质科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19-6 |
许保良;闫国翰 |
1994 |
230 |
隐伏断裂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以北京平原区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02-4 |
向宏发;方仲景;贾三发;张晚霞;李如成 |
1994 |
231 |
长江干流第四纪沉积相与环境演变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38-2 |
何培元 |
1994 |
232 |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深部构造特征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15-X |
陈学波 等 |
1994 |
233 |
中国东南部基底变质作用和地壳演化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18-8 |
赵国春;孙德有;贺同兴 |
1994 |
234 |
中国活动断层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201-6 |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 |
1994 |
235 |
中国金矿床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93-5 |
韦永福;吕英杰;等 |
1994 |
236 |
中国金矿研究新进展第二卷(金矿找矿新技术、新方法)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41-9 |
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1994 |
237 |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内岩石圈结构及其演化的地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84-6 |
M—SGT地质课题组 |
1994 |
238 |
中国南方前泥盆纪显微-地球化学有机岩相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49-4 |
郭丽娜;徐伟民 |
1994 |
239 |
中国前寒武纪矿床和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11-7 |
张贻侠;刘连登 |
1994 |
240 |
中亚自流盆地的成矿作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22 |
[乌兹别克]Р.И.戈利得什金;К.Г.布洛文;Х.К.卡里莫夫;Б.И.拉塔尔钦科;А.Н.舒尔坦霍贾耶夫;Е.М.什马里奥维奇 |
1994 |
241 |
Memoir of Lithospheric Tectonic Evolution Research (1)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46-9 |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1993 |
242 |
包气带水文地质专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07-2 |
许兆义 |
1993 |
243 |
地貌过程与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57-9 |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 |
1993 |
244 |
地球的理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21-X |
[美]D.L.安德森 |
1993 |
245 |
地球活动构造解说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73-2 |
马宗晋;叶洪;陈树岩 |
1993 |
246 |
地震科学整体观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54-4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 |
1993 |
247 |
地震生物学概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09-0 |
蒋锦昌;陈德玉 |
1993 |
248 |
地质科学思维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53-3 |
赵鹏大;王亨君 |
1993 |
249 |
华北地块岩石圈构造演化与镁铁-超镁铁杂岩及矿化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82-1 |
白文吉;周美付;胡旭峰;柴耀楚;郑新华 |
1993 |
250 |
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专题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99-X |
胡海涛;罗国煜;许兵 等 |
1993 |
251 |
活动断裂研究理论与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34-5 |
《活动断裂研究》编委会 |
1993 |
252 |
活断层分段——原则、方法及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82-X |
丁国瑜;田勤俭;孔凡臣;谢霄峰;张立人;王立平 |
1993 |
253 |
壳幔演化与成岩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06-4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 |
1993 |
254 |
矿床模型导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48-1 |
张贻侠、王淑玲 |
1993 |
255 |
矿物物理矿物材料新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33-1 |
张惠芬;王辅亚;查福标 |
1993 |
256 |
辽北抚顺东部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及构造演化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50-3 |
孙德育;刘正宏;凌贤长;郑常青 |
1993 |
257 |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10-8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1993 |
258 |
四川活动断裂与地震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54-X |
唐荣昌;韩渭宾 |
1993 |
259 |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87-2 |
李玶 |
1993 |
260 |
新构造运动及渭延裂谷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061-7 |
易明初 |
1993 |
261 |
亚洲的增生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62-0 |
IGCP第321项中国工作组 |
1993 |
262 |
燕山地区构造运动及成岩成矿同位素地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54-0 |
孙家树;张淑坤;许书火;汪西海 |
1993 |
263 |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顺层岸坡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25-6 |
张年学;盛祝平;孙广忠;王效宁 |
1993 |
264 |
中法合作活断层对比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75-9 |
虢顺民;P.Tapponnier;陈志泰;向宏发;陈洪飞等 |
1993 |
265 |
中原及邻近山区地壳磁结构及深部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40-6 |
战传富 |
1993 |
266 |
DEVELOPMENTS IN GEOCHEMISTRY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44-X |
Tu Guangzhi |
1992 |
267 |
ESTIMATING LOSSES FROM EARTHQUAKES IN CHINA IN THE FORTHCOMING 50 YEARS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85-0 |
Research Group for Estimating Losses from Future Earthquakes Department of Seismic Hazard Prevention,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China |
1992 |
268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79-2 |
Zhu Xun |
1992 |
269 |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87-7 |
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 |
1992 |
270 |
昌马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700-4 |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1992 |
271 |
大地构造运动与成煤原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35-4 |
田景瑞 |
1992 |
272 |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古地磁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783-7 |
马醒华 等 |
1992 |
273 |
华北平原中低温地热资源及其利用的环境影响(以河间地区为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54-0 |
王钧;周家平 |
1992 |
274 |
活动构造基础与工程地震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18-4 |
马宗晋 |
1992 |
275 |
活动构造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01-6 |
强祖基 王洪涛 |
1992 |
276 |
活断层特性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739-X |
[英]P.L.汉考克;[美]R.S.耶茨 等 |
1992 |
277 |
庐山第四纪冰期与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17-2 |
何培元;段万倜;邢历生;刘兰锁 |
1992 |
278 |
全国矿井水文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745-4 |
全国矿井水文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
1992 |
279 |
西安地裂及渭河盆地活断层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716-0 |
李永善;等 |
1992 |
280 |
西藏中部活动断层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776-4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92 |
281 |
湘赣石炭纪膏盐盆地沉积相及成盐条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71-0 |
张瑛;陈宏明;刘卫红;李耀西 |
1992 |
282 |
岩石断裂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96-5 |
[英]B.K.阿特金森 |
1992 |
283 |
岩石圈地质科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890-6 |
北京大学 地质学系1993 |
1992 |
284 |
岩移与塌陷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73-3 |
牟会宠 |
1992 |
285 |
应用河流地貌实验与模拟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92-3 |
金德生;刘书楼;郭庆伍 |
1992 |
286 |
云南小湾坝区断裂活动性与位移量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08-3 |
虢顺民;向宏发;计凤桔 等 |
1992 |
287 |
中朝陆台北缘大陆构造地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51-6 |
王东方 等 |
1992 |
288 |
中国东部北西向构造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98-2 |
李祖武 |
1992 |
289 |
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624-5 |
刘若新 |
1992 |
290 |
Detail Abstracts of Quaternary Geological Papers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20-6 |
Department of Quaternary Geology;Tianj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 |
1991 |
291 |
八十年代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回顾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71-4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1991 |
292 |
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25-0 |
陆仲家;黄培华 |
1991 |
293 |
活动断裂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73-7 |
《活动断裂研究》编委会 |
1991 |
294 |
活断层及其工程评价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52-8 |
李起彤 |
1991 |
295 |
胶东金矿同位素年龄的厘定 |
地震地质类 |
7-5028-1121-4 |
张振海;张景鑫;叶素芝 |
1991 |
296 |
辽宁地质灾害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62-5 |
钟以章;蒋秀琴;陈爱萍 |
1991 |
297 |
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503-6 |
陈文寄;彭贵 |
1991 |
298 |
燕山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及现今地壳稳定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900-7 |
易明初;李晓 |
1991 |
299 |
中国北部地衣测年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65-X |
谢新生;肖振敏 |
1991 |
300 |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77-3 |
丁国瑜 |
1991 |
301 |
板块内部动力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81-9 |
〔美〕A.W.巴利 等 |
1990 |
302 |
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32-3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 |
1990 |
303 |
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80-3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 |
1990 |
304 |
海原活动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332-7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
1990 |
305 |
华南沿海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401-3 |
张虎男;陈伟光;黄坤荣;李子权;张福来;陈广智 |
1990 |
306 |
火山研究与发展——1989年全国火山·地震研讨会文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392-0 |
任锦章 |
1990 |
307 |
全球变化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355-6 |
〔美〕T.F.马隆;J.G.罗德尔 |
1990 |
308 |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371-8 |
曾秋生 |
1990 |
309 |
中国地温分布的基本特征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88-6 |
王钧;黄尚瑶;黄歌山;汪集旸 |
1990 |
310 |
ATLAS OF ACTIVE FAULTS IN CHINA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65-7 |
CHINESE WORKING GROUP OF THE PROJECT 206 |
1989 |
311 |
白银厂矿田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177-4 |
边千韬 |
1989 |
312 |
地光探源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166-9 |
徐好民 |
1989 |
313 |
地壳变动与地震 第一集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41-X |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1989 |
314 |
地壳岩石的力学性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067-0 |
〔美〕N.L.卡特 |
1989 |
315 |
分数维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56-8 |
[日]高安秀树 |
1989 |
316 |
福建沿海地区新生代伸展构造与地震活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29-0 |
赵勇 |
1989 |
317 |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岩石学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130-8 |
王英华;张秀莲;杨承运 |
1989 |
318 |
辽河油田及其邻区地震地质与地震活动性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293-2 |
张正曙;蒋秀琴 |
1989 |
319 |
现代地壳运动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125-1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89 |
320 |
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069-7 |
马杏垣 |
1989 |
321 |
地裂缝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095-6 |
谢广林 |
1988 |
322 |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120-0 |
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 |
1988 |
323 |
现代地壳运动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092-1 |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情报资料室 |
1988 |
324 |
断裂与褶曲构造学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16 |
〔波〕B.雅罗谢夫斯基 |
1987 |
325 |
滑坡 |
地震地质类 |
7-5028-0001-8 |
牟会宠 |
1987 |
326 |
郯庐断裂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18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87 |
327 |
现代地壳运动研究 3 活动构造与减轻地质灾害 |
地震地质类 |
13180-407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87 |
328 |
岩石圈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86 |
美国地球动力学委员会 |
1987 |
329 |
板块构造基本问题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88 |
李春昱;郭令智;朱夏 等 |
1986 |
330 |
大旋回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39 |
〔美〕G.E.威廉斯 |
1986 |
331 |
文安-霸县地壳隆起的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36 |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
1986 |
332 |
西安地裂缝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70 |
李永善;李金正;卞菊梅;武旭东 |
1986 |
333 |
豫西云盖山地区山西组二煤层构造形变及厚度变化规律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34 |
高凌蔚;李涛;苗康运;顾广明;刘天林;贾希荣 |
1986 |
334 |
富蕴地震断裂带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62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1985 |
335 |
华北北部地区地质模型与强震迁移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68 |
徐煜坚;罗焕炎;虢顺民;向宏发;宋惠珍 等 |
1985 |
336 |
全新世和现代地壳运动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42 |
[苏]A.A.尼科诺夫 |
1984 |
337 |
专题地图制图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28 |
温长恩 |
1984 |
338 |
地壳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06 |
〔美〕J.G.海阿科克 |
1983 |
339 |
地球构造圈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00 |
[苏]В.В.别洛乌索夫 |
1983 |
340 |
第四纪地质学 |
地震地质类 |
13180-213 |
任镇寰 |
1983 |
341 |
放射性气体在研究地质过程中的应用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80 |
〔苏〕А.Н.苏尔坦霍贾耶夫;В.Г.蒂明斯基;А.И.斯皮里顿诺夫 |
1983 |
342 |
活断层研究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85 |
〔苏〕И.Е.古宾;〔日〕松田时彦;等 |
1983 |
343 |
地球裂谷带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23 |
〔苏〕А.Φ.格拉切夫 |
1982 |
344 |
地震地质学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65 |
北京大学地震地质教研室;南京大学区域地质教研室;武汉地质学院地震地质教研室 |
1982 |
345 |
地震地质学基础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81 |
黄培华;金凤英;丁宝田;韩健 |
1982 |
346 |
中国活动断裂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73 |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 |
1982 |
347 |
中国活动构造典型卫星影象集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60 |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982 |
348 |
地幔的成分与岩石学 |
地震地质类 |
13180-95 |
A.E.林伍德 |
1981 |
349 |
华南沿海区域断裂构造分析 |
地震地质类 |
13180-144 |
刘以宣 |
1981 |
350 |
川滇强震区地震地质调查汇编 |
地震地质类 |
13180-63 |
国家地震局西南烈度队 |
1979 |
351 |
地震图解释原理 |
地震地质类 |
13180-34 |
〔美〕弗兰克·诺依曼 |
1977 |